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相关报告指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全球仍有数亿人面临饥饿威胁。各大媒体记者围绕当前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等关键问题,对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因进行了专访。
肯尼思·奎恩专程来华出席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 83岁的老人不顾出行限制,坚持三年来每年都前往北京参加这一国际农业盛会。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因:2049年地球人口将达到100亿,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能否可持续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如此庞大的人口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理事会如此重要,也是为什么我83岁了仍然来中国工作。
作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用世界不足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实现了从“全食品”到“营养食品”的历史性跨越。肯尼思·奎因亲眼目睹了这个惊人的过程。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因:当我1979年来到这里时,中国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消除贫困是最有影响力的变化、最令人惊叹的成就。
肯尼思·奎恩 (Kenneth Quinn) 是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的成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全球粮食安全。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因:2004年,我们授予袁隆平教授世界粮食奖。我遇见了他并感受到了他非凡的智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续九年稳定在13亿斤以上。 2024年首次突破14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恩:中国能够如此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在解决自身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全球粮食治理。奎因认为,中国的实践为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治理范式,中国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力量。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思·奎因: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最大、最重要的国家。毫无疑问,中国的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以效仿的榜样。我对当前世界局势的看法是,合作仍在继续,我相信和平可以通过农业实现,共同努力帮助和养活饥饿的人可以使偏远地区的人们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