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读|亚太驱动连接未来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4 12:59
热力解释 太平洋广阔无垠,连接着世界上一些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在亚太海域前行。”习近平主席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利益交织、休戚与共的现实。 “坚持‘牵手’而不是‘放手’,坚持‘延链’而不是‘断链’。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届峰会第一阶段发表重要讲话,阐明区域合作核心价值观,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更多确定性。 “单独努力的人很难升职,但一起努力的人很容易跟随。” 在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中,中国始终以务实行动推动互联互通开放格局和共同发展。亚太合作不断发展,“开放包容”成为亚太合作的主旋律。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雁栖湖畔,用“雁阵飞”的古老智慧比喻团结,倡导“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互利的亚太伙伴关系”,号召各方“共同做大亚太发展蛋糕,共同促进亚太繁荣”。 正是在此背景下,《APEC互联互通规划(2015-2025年)》诞生了,这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果,为深化亚太地区合作提供了清晰稳定的未来愿景,为各方凝聚地区共识、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重要指南。 习近平主席自2013年以来出席历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并制定了“亚太命运共同体”路线图。2020年,他倡导“一起爬山、一起跨沟”的合作精神。2023年,他阐述了中国“建设开放、活力、坚强、和平的亚太共同体”的方案。这些主张同源,是各国人民的共识,也是亚太地区发展的必然方向。 “亚太梦”从提出到“亚太奇迹”的实现,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始终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以上。中国继续以独特发展带动地区发展,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该何去何从? 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书面讲话中作出坚决回应。PEC工商领袖峰会:“我们必须展现远见和责任,满足亚太地区人民的期望,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策。” 习主席多次强调“真正的发展是共同发展”。 十多年前,APEC互联互通规划(2015-2025)的美好愿景始于高速公路的构想。习主席深刻指出“互联互通是路”,“路通向哪里,就有我们的合作”。 十多年来,“道”的历史始终认可中国与亚太地区伙伴的合作进程已经完成。一半。 截至2025年10月17日,雅加达至万隆高铁已正式开通两年,已运送旅客超过1200万人次。 马东海岸铁路项目迄今已为马来西亚及周边国家提供了超过2.3万个就业岗位。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铁成为东南亚“最快”。今年前5个月,秘鲁钱凯港进出口额突破7.77亿美元……这些基础设施按下了亚太地区“硬互联互通”的快进键。 高质量落实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对接跨太平洋全面渐进协议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水平经贸规则,中国有勇气主动“延长链条”、“推倒围墙”。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减至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取消”……中国治理正成为克服金融瓶颈、监管障碍的新模式亚太地区的汇率和外汇障碍。 中国已对全球76个国家实施单边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 “来中国旅游”、“在中国购物”依然流行,外国友人来华投资、工作、生活更加便利……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亚太地区人民感情纽带更加密切。 “当我们践行开放互联互通精神时,太平洋地区可以成为促进繁荣和增长的门户。” 202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讲话中指出了这一点。 “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方合作,实现开放互联互通共赢。”今年,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讲话中再次郑重宣示了这一点。它。 从共建互联互通规划到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国始终是亚太开放互联互通网络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中共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作出新规划。中国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亚太地区合作行稳致远的主张和倡议。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高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到“不断改善民生,促进亚太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繁荣”,再到“深化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开放开源合作”。“构建开放竞争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的方案始终与时俱进,回应了亚太各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我们既着眼于应对当前挑战,又着眼于引领未来发展。 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南广场鲜花盛开。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我们以“果断行动”的务实精神赢得了这份信任。 明年,中国将第三次主办APEC会议。世界可以期待一个更有韧性、更有活力的亚太地区。以“牵手”的形式,“链”共赢新未来。
服务热线
400-123-4567